\
图5

从五个维度看上海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视讯网图文频道2025年8月2日上海讯(编辑/郭亚芳)

今年上半年上海高档酒店与全国大多数城市酒店一样,业绩均差于预期,但有一定数量的酒店尽管收入少于去年,而Gop并没有减少,这得力于酒店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近期,笔者通过对上海不同品牌酒店的调研,发现上海高档酒店正从细节着手,默默地为企业赋能,具体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提升舒适度上下功夫

酒店核心产品是客房与餐饮。客房能否满足宾客个性化体验,关键是实用性。实用性指产品与功能布局是否能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实用性与舒适度相辅相成,舒适度反映在酒店整个区域恰当的温度、明亮柔和的灯光、高质量的布草、舒适的床垫和独具个性的香氛等环节。多年来,上海酒店发扬工匠精神,着力打磨每个细节。高档酒店一般都会坚守行业标准,但有些标准与消费需求并不匹配。比如,五星级酒店被芯普遍太厚,夏季室外酷暑高温,房间床垫上面有羽绒舒适垫,再盖一床很厚的羽绒被,影响了舒适度。上海几大国际品牌酒店率先优化细节,如香格里拉、和平饭店、金茂君悦大酒店、新天地安达仕等酒店被芯厚度适中。酒店吹风机也广受关注,老款式小功率已不适应当下需求。前几年戴森吹风机进入高档酒店成为一种时尚,紧接着国产品牌出现,实用性强且有性价比,已被多数酒店接受。智能马桶已成为标配,消费者对此特别在意,许多酒店已更新换代。能否不断提升舒适度直接影响宾客体验。

二、在行政酒廊上做“加法”

四、五星级酒店都有行政酒廊,酒廊的功能是方便行政楼层宾客快速办理入住及退房,还有早餐、下午茶、欢乐时光(简餐)及商务配套等。近几年来,市场发生了变化,消费降级,一些酒店千方百计降本增效,有的酒店在行政酒廊上做减法,减人,减产品标准,缩短营业时间,其结果使客人体验感下降,最终导致客源隐性流失。

香格里拉集团旗下酒店非常重视行政酒廊的品质,尤其是上海静安香格里拉55层豪华阁酒廊,无论氛围还是出品至今位居第一。该酒店的行政酒廊带动了行政房的销售,使收益得到增加。

位于静安寺的上海波特曼丽思卡尔顿酒店1990年开业,设施设备已不占优势,但该酒店在细节上下功夫,在行政酒廊上做加法。位于43层的行政酒廊在提供早餐、下午茶、欢乐时光等功能性项目的同时,推出午时简餐(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和佳酿之夜(夜宵、晚上8点至10点),提供各种酒水饮料和食品,提升了酒廊的附加值,使宾客产生了粘性。

上海西郊宾馆正在探索21号行政楼增值服务,该酒店设计了A、B、C三套菜单,供入住行政楼的客人单点享用。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大厨现场制作,宾客在酒廊欣赏制作过程并品尝精致美味的佳肴,这样零距离观赏和尊享酒廊空间,最大程度满足了宾客的个性化需求。

三、在品牌品质上显活力

上海高档酒店品牌众多,竞争十分激烈,能创造骄人业绩且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酒店数量有限。以下四个案例极具研究价值,值得同行关注。

案例一:位于外滩的华尔道夫酒店,历史建筑与新楼连接,极具个性。该酒店通过建筑、文化陈饰让人文历史活化。上海最长的廊吧、别致的用器具……置身其中,便可了解那蕴藏久远的城市历史故事;房间及餐桌摆放鲜花烘托氛围,在细节处呈现华尔道夫的高贵典雅。该酒店坚守品牌标准和产品品质,红丝绒蛋糕、早午餐、尉景阁粤菜、精致早餐等深受宾客好评。近年来,业绩稳中有升,成为当之无愧的奢华酒店。

案例二:上海和平饭店建于1929年,位于南京东路外滩,因地理位置优势、历史建筑优势、核心产品优势、管理团队优势、文化特色优势五块长板效应,产品与文化有机结合,个性特色持续发力,去年业绩超历史,上半年Gop同比不减。

案例三:1998年开业的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堂气势恢宏,金花米黄大理石、水晶灯、中国画、精致的文化陈饰尽显高档雅致。酒店客房实用舒适,餐饮菜品也有特色,宴会、自助餐、大堂吧自开业以来效益保持领先,酒店业绩综合盈利能力位居浦东第一。  

案例四:上海东湖集团坚持接待经营一体化发展,抓品质,抓培训,抓服务,抓精细化管理。通过 “集团目的地酒店建设”和举办十届东湖美食节持续发力。既有前瞻的战略定位,又有务实的工作措施,使集团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客房餐饮双微增,成为上海唯一增长的酒店集团。

四、在低碳减塑上做文章

上海是全国范围内最早推行垃圾分类和取消客房六小件的城市。其初衷是倡导绿色低碳。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各大酒店集团正进一步优化,比如,洗发液、沐浴露等用品改成大瓶装,不仅减少了浪费,也有利于环保。又如2021年开业的上海前滩香格里拉,客房提供“热冷直饮水”,健身中心矿泉水采用纸盒装等,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细节,实际上反映出香格里拉践行绿色低碳的正确理念。

另外,雨水收集浇灌绿植、尽可能减少客房布草清洗频率、余热回收等举措在许多酒店得到推广。

五、在新技术赋能上下措施

酒店降本增效是个永恒主题。如何处理好降本与品质的关系考验着酒店经营管理者。酒店主要成本除餐饮原辅材料和人力资源外,能耗也会占到相当比例。能耗水、电、气中,空调占80%,酒店应积极采用新技术节能,产业链中有家“九省科技公司”做得很好,已为国内200多家高档酒店进行新技术赋能,其中大多数为国际品牌酒店,通过技术改造后的酒店每年可节省能耗费用100至300万元不等,酒店降本增效离不开优秀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努力。

结语

我国饭店业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需求强劲,有人口优势、有家庭亲子游刚性需求、有商务、会展、旅游、度假、研学的庞大群体,银发经济“养老”消费正向“享老”消费转型,其市场空间巨大,但近期“供给过剩”、“消费降级”、“通胀”是个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酒店一方面需应对僧多粥少,婚宴减量,商务差旅压缩,餐标下降的现状,另一方面要承受原辅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未来较长一段时间,Gop率的普降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几年前,我考察调研美国洛杉矶威斯汀博纳旺蒂尔酒店,并与该酒店总经理兼加州饭店协会会长Michael Czarcinski先生交流访谈,他认为高档酒店Gop率在25%为宜,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Gop一定会影响产品性价比,也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度性为宜。如果Gop指标过高会导致企业“降低各种物品及原辅料标准、盲目减员减薪、减少维修费、培训费、广告费”等行为的发生。而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当下,一些酒店正通过“以价换量”抓总收入;通过利用酒店空间增收;通过提高性价比吸引客源;通过增加营收稀释成本;通过新技术赋能科学降本;通过特色经营增强竞争力,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明智之举值得肯定。

最新评分


上一条:约旦国际美食节2025 回归:一场穿越中东的味蕾之旅 下一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