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2 上海锦江饭店

上海酒店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旅游视讯网图文频道2025年4月29日上海讯(编辑/郭亚芳)

上海酒店的品质品牌、产品结构、新技术引用、文化特色、经营业绩,多年来领跑全国,究竟是哪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底有哪些优势?同时,又该如何审视酒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呢?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分析、思考。笔者通过多年的考察调研,总结以下观点与行业同仁探讨。

一、四大优势助力酒店发展

1.城市人口与功能性优势

上海是拥有248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有2个航空港和3个高铁站。“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五个中心的建设构建了上海的国际化功能性地位。上海几乎汇集了所有国际国内酒店知名品牌,自1843年开埠以来,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1846年,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礼查饭店)在上海诞生。到去年底上海酒店总数接近6000家,约46万间客房(不含民宿),独特的城市优势支撑了上海酒店业的蓬勃发展。

2.品质品牌助力快速发展

上海酒店有久负盛名的民族品牌,也有享誉全球的国际品牌。锦江酒店集团业态丰富,高中低品牌齐全,不同产品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位于上海茂名南路的锦江饭店是该集团的旗舰店,半个世纪以来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锦江模式长期以来倍受国内酒店同行的推崇。上海的东湖集团拥有市区最好的位置和花园,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俱全。集团提出打造目的地酒店,坚持接待经营一体化发展,在“三张名片”、“四支队伍”建设上下足功夫。近十年来,以“东湖美食”激活团队,走出了一条“以餐带房”的好路子。将“美居、美食、美景”转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华住和亚朵是二个中档酒店品牌,但发展速度快,赢利能力强,是民族品牌的佼佼者,这二个品牌追求宾客体验,以实用性为主,不求设施豪华,有效控制投资成本,既有标准化,又有自己的品牌个性。

  国际品牌万豪、希尔顿、洲际、香格里拉、凯悦等在上海拥有几十个子品牌几百家连锁酒店。这些酒店产品标准化,管理模式化,利用新技术赋能,善于做好“加减法”。有力支撑了企业经营。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上海半岛酒店、上海和平饭店、静安香格里拉、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上海中心J酒店、上海海鸥丽晶酒店、上海宝格丽酒店等,无论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品质均代表了当下饭店业的“天花板”。

3.产品结构支撑赢利能力

酒店体量与产品结构的合理性与否是决定其能否赢利的关键因素。上海效益比较好的酒店客房体量都比较大。高档酒店国际品牌中上海四家香格里拉在赢利能力方面遥遥领先于同行。其中浦东香格里拉950间房,1998年开业以来业绩始终位居第一。

静安香格里拉508间房,去年营收5.3亿元,Gop率35%,产品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地理位置、品牌、品质、经营管理模式、团队等因素缺一不可。中端品牌亚朵RevPAR超过全国五星级酒店平均值,走小而专的路子,以卖客房为主,同时以品牌延伸,开拓新零售市场。而200间客房数以下的奢华酒店赢利能力并不强,一是运营成本高,二是没有规模效应。但尽管受消费降级影响,上海的酒店业绩总体还是优于全国各城市,这得力于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和城市的功能性。

 4.文化特色锦上添花

上海竞争力强的酒店均有鲜明的特色。比如和平饭店拥有“五块长板”保持了竞争力,又如上海中心J酒店依托第一高楼为卖点,在下午茶、纪念品等细节上做文章,将上海的现代时尚元素与产品巧妙结合,增强了宾客体验,网评分稳居4.9分。位于黄浦江苏州河交界处的海鸥丽晶酒店在充分发挥景观优势的同时,不断展示“繁花”元素,让宾客在不经意间尽情体会老上海与新上海的独特魅力。

同时,还在“质价比”上反复打磨,开业一年客源不断扩增,经营收入直线上升,全日制餐厅的出品成为上海之最。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以奢华闻名于世,红丝绒下午茶、周末早午餐品质之高成为吸引回头客的“杀手锏”。核心产品过硬,文化特色锦上添花,从而产生正面效应叠加,让宾客消费过程中不仅感受到物质带来的满足,而且能在知识、文化、艺术和精神层面有快乐的享受。特色酒店联盟上海的二十家会员酒店均是很好的样板。

二、不足与短板

在面对“如何处理好过剩的供求关系”、“如何处理好坚守品质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眼前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方面,一些酒店顾此失彼,经营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了“短板”,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一是对“质价比与性价比”概念认识模糊,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价不精准,不能做到物有所值和物超所值,故无法吸引回头客;二是不能严格把控和坚守品牌标准,盲目降本,导致宾客满意度下降。正确的做法应通过增加营收稀释成本;三是中高档酒店近年来服务质量仍处于下滑状态。原因是一线岗位人力配备不足,实习生多且培训不到位,管理员现场督导缺位;四是盲目追求“网红”,过度追求概念,形式大于内容,忽视核心产品品质,做“减法”过头,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以上现象尽管是少数,但也应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结语

上海酒店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支持。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饭店业分会及第三方机构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都能对酒店加以赋能。比如:为企业发声呼吁、争取政策支持、明查暗访业务指导、组织论坛分享案例、利用平台组织技能比赛,每年进博会前后安排专家对酒店进行检查指导,等等。这些举措对酒店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下酒店人既要看到市场需求空间之大,又要正视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应千方百计扬长板,补短板,使企业在新的市场背景下展示出独特的竞争力。

最新评分


上一条:闵行区马桥镇六大特色精品旅游线路首发 下一条:五一假期跨城无忧!沪通双城出行服务专区“无感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