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3

第二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出炉


旅游视讯网图文频道2023年10月27日上海讯(编辑/郭亚芳)

国潮风再起,当非遗元素碰撞“最强大脑”,会激发出怎样的创意火花?今天,第二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正式落幕,获奖作品全部揭晓。本次大赛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系会议办公室6家委办作为支持单位;上海东方网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文创大赛传承首届“非遗新体验”主题,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念,评选出了一批“创新、好用、可转化”的国潮文创产品和设计方案,融入时代审美,打造城市礼物,推动非遗连接当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赛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数字创新”“中医药”“非遗美食”三个子赛道的评选,旨在多角度、立体化挖掘展示多彩非遗魅力。

本次文创大赛自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以来,面向全社会开展参赛作品的征集。在为期近4个月的活动中,经过初审、专家评审、网络评选及组委会终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最佳作品奖”10名、“最佳设计奖”10名、“最具潜力奖”10名。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本次国潮文创大赛的获奖作品吧。

产品组

“最佳作品奖”10名

 

 

上海援藏×上海博物馆联名系列文创香薰

此款作品采用了藏香制作技艺。藏香相传起源于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虔信佛教,责成大臣吞米•桑布扎研制供佛之香。吞米•桑布扎以藏医学为指导,精心研制出手工水磨制香技艺,从此藏香开始在各地流传。

日喀则萨迦八思巴藏香根据八思巴法王(1235-1280)制定的配方制作,选用沉香、檀香、丁香、木香、甘香、红花等四十多种高原天然香材,配有多种香型,具有驱虫防病、净化空气、宁心安神等功效。萨迦县的藏香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日喀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绒”情玉兰插花

恒源祥以花传情,以线连接,以上海市级非遗“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为载体,彰显海派风情。三种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花瓶承载,圆润饱满、和谐统一,进能作为家具陈列,展示自然之美;退能独居一角,作为案台摆件,文雅别致。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绒”情玉兰》系列作品选用上海市花白玉兰为花型,寓意纯洁、真挚,花枝向上生长,更象征了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曲水流觞椅

此款作品运用了海派家具制作技艺,以传统的明式椅作为蓝本,结构上结合了交椅、圈椅和官帽椅三种最基础的中国范式,借鉴交椅的交叉结构结合建筑中悬挑的受力方式,参考圈椅的扶手形态,用旋转的曲面与官帽椅的搭脑相连接,传统家具中的托尼被替换为半圈足,与倾斜向上的座面一起,呈现出一种欢迎的状态。

在扶手的顶端运用流畅而充满变化的曲面与前叉支柱融为一体,靠背和连接圈足的辐条通过不同粗细的曲线和变化营造律动感。辐条连接处的细节运用西方建筑十字拱的部分结构,从建筑到家具这种挪用,也是另一个对设计尺度的换位思考。 

豫园戏台-榫卯积木

作品运用榫卯技艺,在细节的处理上使用了传统榫卯连接结构,并结合了豫园戏台的场景元素,特别研发以豫园戏台为主的古建榫卯积木场景,在场景中加入榫卯积木人仔,可以自由组合拼搭,理论上可以进行无限的延展,打破传统古建的固定样式,结合其他通用榫卯构件,可以让玩家创造出自己心中梦想的建筑殿堂。

作品前后参考了宋代《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最后选择以北方的抬梁式构架法,在此基础之上优化结构件,将台明、梁、柱、枋、檩、椽、瓦等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其更具有通用性,符合DIY的拼搭逻辑,并借助这些通用结构件让玩家可以实现自由拼搭创作。

土布新裁布艺

土布新裁系列产品运用的是土布染织技艺,以“海洋”作为设计主题,将濒危海洋生物作为创作元素,将珊瑚、玳瑁、海葵等形象以拼布、刺绣的工艺呈现。此款产品有纯手工制作的软雕塑,以崇明土布为主要材料进行制作,整组作品尺寸约占据2立方米空间。崇明土布是以棉花为原材料,经过采棉、擀棉条,纺纱、染纱、整经、上机、织造等数十道工艺,在传统土织机上纯手工织造而成。

系列软雕塑装置作品可以于城市社区艺术空间、文化书店等场所中流动展出,以调动潜在受众对崇明土布的兴趣。系列文创产品包含抱枕、包袋、挂件等品类,传播崇明土布的文化价值,令崇明土布以更新颖的形式融入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中。

江南水乡客船(红船) 

江南水乡客船(红船)根据邮票图案,及江南客船造型按比列制造,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工艺及船体木匠工艺联合制作。并经国家邮政局批准授权,中邮文创出品,独创性: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客船文化,又展示了花丝枝艺的精谌枝艺,同时传播红船精神。

江南红船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一种船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它们通常用于内河客运和货运,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是江南水乡的象征之一。如今,随着交通方式的多样化,江南客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它们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福寿三多(首饰) 

此款作品的底胎是用金银细工技艺所制,在羽毛镶嵌技艺的运用上采用了四种天然羽毛(非保护非保育养殖类飞禽)贴制而成。其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纹样,福寿三多纹,由桃子石榴佛手组合而成,外框采用了樗蒲纹的纹样,其中桃子的渐变色叠贴技法逼真地还原了桃子的质感,栩栩如生,绿色的叶子和红色的石榴都也生动地体现了物体的特征。多彩的颜色变化使得这件作品有了创新性的视觉呈现,让人眼前一亮。

用这样的传统纹样来体现对人生的一种美好向往,佛手谐意为福,桃子谐意为寿,石榴暗喻多子,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幸福,长寿,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景。这款作品它可以作日常佩戴的装饰品,搭配组件可以作为耳饰、项链、胸针佩戴,有着三种不同的佩戴方式可供呈现。

包装拎盒(土布竹编)

此款作品采用了传统的土布染织技艺和竹编工艺,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土布是当地农民自己纺织的布料,具有质地柔软、透气性好、耐磨损等特点,而竹编是以竹子为原料,经过削竹、编织、打磨等工序制作而成的。拎包的设计简介大方、线条流畅,颜色以传统色调为主,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同时,土布和竹编工艺的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外观和质感。

青浦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布与竹编制作成的包装拎包是一款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产品特点的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耐用性,还具有一定的流动传播非遗意义。

梵沐记星动礼盒(木梳精油礼盒) 

东阳木梳非遗传承人陈浩归,结合东阳木雕传统美术和东阳木梳传统技艺两项非遗项目,通过创新的设计、新颖的款式造型,将东方意趣融入现代生活之中,让木梳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同时结合健康养生理念,打造非遗新品牌,让大众不仅能感受独具匠心的创造,也能感受到别样的养生魅力,让非遗更好地走入大家的生活中。

狮子滚绣球 好事在后头(摆件)

此款作品结合了沪上绣球制作技艺和面塑这两项传统非遗技艺,造型选用了狮子滚绣球的经典元素,取其民间谚语的好彩头——好事在后头,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好运吉祥。

绣球将当代海派文化“大气、包容、精致、多姿多彩”等元素与传统技艺结合,针对现代大众审美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在用料、图案、色彩、体积上下工夫,使得整个绣球的功能与用途都以更时尚新颖的面目呈现出来。面塑,用不同色彩的面团利用刀、剪、簪等简易工具和独特工艺,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

设计

“最佳设计奖”10名

上海非遗积木 

此款作品以海派非遗为主题,选取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锣鼓书、泗泾十锦细锣鼓、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上海港码头号子、上海龙华庙会、豫园灯会、马桥手狮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等9个国家级非遗,以及市级非遗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为要素,以积木为载体,设计了一组10款微场景。通过精心构思和搭建,以最少的积木块数,体现丰富的内容。

浮生一梦原神绒花配饰

此款作品制作采用了绒花制作技艺。南京绒花技艺是一种通过天然蚕丝和铜丝进行加工制作,使其用于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的传统技艺。除此之外,本作品同时运用了3D建模渲染这一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了复刻,形成三维数字影像,从而达到数字化非遗保护的目的。

在设计元素方面,本作品从《原神》的游戏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取,四款作品分别取自“温迪”“钟离”“雷电将军”“纳西妲”四位游戏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相关植物元素、色彩进行提取,整合记忆点进行绘制,从而制作出该作品。 

南瓜型鲁班锁 

此款作品在制作上运用了榫卯技艺,鲁班锁是一种三维立体组合式的拼插玩具,仅凭自身结构,制约形成密不可分且精妙严谨的整体,其原理来自中国传统木作中榫卯结构智慧,将鲁班锁原理与南瓜形状相结合,其多元的复杂结构不仅保证了整体强度与稳定性,能当摆件放置,具备观赏价值,同时又能作为开发智力、锻炼脑力的益智玩具,有助于建立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具备使用价值。与西方万圣节的主题相结合,却又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体现,适应不同地区文化的需要,南瓜鲁班锁可以说是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原神剪纸

此款作品在设计上采用了传统手工剪纸技艺。本作品紧跟潮流,将剪纸艺术融入到游戏文化当中,出于对《原神》的热爱,作者把游戏文化和剪纸结合在一起。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剪纸文化仍然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充分融合现代潮流文化元素,创造出形式更丰富,寓意更加深刻的剪纸,映射出当代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追求。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的语言是“千刻不落,万剪不断”,且在创造过程中要眼随手动,手随心动,刀随气动 ,纸随刀动。 

金翅大鹏麦秆画 

作品采用非遗麦秆画技艺,并结合《原神》中魈角色元素进行创作。麦秆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剪贴艺术,使用的材料是简单易得,价格低廉的麦秆,经过蒸、刮、染、烫、贴、剪、烙等步骤制作而成。麦秆画常用于制作花鸟,山川,人物等等。

本作品利用麦秆画光泽明亮的特点,赋予了魈华丽的金色羽翼。为了达到理想效果,每片羽毛都要利用麦秆的纹路,模仿羽毛的状态,虽然加大了工作量,但在阳光照射下,移动画作,羽翼便会更加熠熠生辉。此外,作品中还利用了碱性染料,为魈的手臂,翅膀增添色彩,是的画作更加鲜明。

放生桥实木承盘 

此款作品采用了榫卯技艺,将具有超百年历史的上海市朱家角古镇的古桥“放生桥”为原型镶嵌在一整块北美黑胡桃木承盘上,胡桃木纹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花纹。

本件作品的亮点在于每个承盘都由北美黑胡桃木实木整料制成,一木而出,天然的实木纹样呈现出水面的涟漪之感,有的顺纹如丝,有的波光粼粼,如同倒影了如画山水。放生桥立于水上,在不同的光影中倒影在承盘上,如在水面中。无论在玄关中承放钥匙、卡片等物件,还是在茶室、餐桌做食品美陈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呈现,体现了榫卯工艺的非遗传承,更代表了上海古城中“放生桥”僧人与人为善的精神力量。 

中国熊猫摆件 

此款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超人气的国宝大熊猫,运用海派非遗钩针编织技艺制作出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的熊猫形象。钩针编织技艺虽工具简单,用料单一,但在百余年的传承中,形成了三十多种基本针法和上千种花样,且利用针法的不同组合,使图案日趋丰富,既实用又有欣赏价值。

“中国熊猫”不仅体现了钩针编织技艺的精湛水平,更将国宝大熊猫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软花瓶

软花瓶作品由三个花瓶组成,采用传统手工地毯织造技艺和手工梭织技法。软花瓶1是以黑白相间的中国山水画为灵感,将不同质感的黑白灰三色材料通过传统手工编织,植绒等方式呈现出软硬不同的肌理效果;软花瓶2、软花瓶3选取日常被丢弃的材料进行创作,再加以刺绣等手法,旧屋革新。

一字香 

“汉字书法”不仅是非遗,更是代表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以古人推崇的“君子四雅”之首的焚香为创作方向,结合代表中国的陶瓷元素,以非遗新体验的创新视角,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字香”充满国潮元素的创新设计,以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为背景,将“汉字书法”元素融入到产品的造型中。考虑到产品使用的方法,调整功能性和视觉的平衡,使之自然柔和,内具筋骨,外附个性和字体美感,具有一心一意、一往无前等美好寓意。设计以道家思想强调的回归真我、虚极尽笃为启发,强调简洁的设计理念。

 

蜀月摆件

设计以竹材为主要研究对象,青神竹编,四川省青神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子自古就是环保材料,并且自身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代表正直和高洁,是文人雅士居家陈设的必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同时竹子生长周期短,在室内设计中用竹材取代木材可以大大减少森林砍伐。

另外,竹子“质轻高强”,比刚度可以和钢材媲美。以竹编陈设——镜子为创作重点,结合作者本人的相关研究课题和自身实践创作,重点探究竹编陈设(镜子)在中式文化空间中的应用。作品《蜀月》具有材料特色、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三方面。

最新评分


上一条:凯恩斯与大堡礁的可持续膳食餐厅指南 下一条:桔岛长兴前卫蜜桔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