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4

浙江诸暨市赵家镇:“以非遗技艺,焕千年榧乡”香榧手工炒制大赛举行


新民晚报社区版-旅游视讯图文频道联合报道2023年10月23日上海讯(编辑/刘征、赵红 通讯员/杨呈、孟寓林)

又到了吃香榧的好时节,首届“以非遗技艺,焕千年榧乡”为主题的香榧炒制大赛,在“中国香榧之乡”诸暨赵家镇热闹开赛:10月22日,镇文化活动中心小广场上,身着统一蓝色制服的选手们熟练地生火、焖盐、翻炒,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弥漫开了浓浓香气,这次大赛全镇有20组香榧炒制高手参赛。比赛最终评出“金铲子”5名。

“非遗文化要‘活’起来,更要‘火’起来。”赵家镇党委书记俞燕在大赛开幕致辞时说。香榧采制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11月,赵家镇都会举办“香榧节”。今年的首届香榧炒制大赛,更希望提升炒制技艺,进一步提高香榧品质,让千年榧乡的牌子越来越响亮。赛事活动同时搭台展示了“赵家拳棒”等诸暨省级非遗传承文化和非遗表演以及特色小吃集市等,吸引了镇内外居民和游客闻讯而来。

赵家镇是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区,全镇超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与香榧相关的产业。手工炒香榧,是祖辈传下来的技艺。老师傅们凭着一个灶、一口锅、一双手,通过浸、翻、炒、挑等古法手工炒制流程,就能炒出一锅果仁金黄、松脆醇香的香榧。“炒香榧要炒两次,第一次炒至三四分熟,盛出放入掺入食盐的冷水缸里浸上几秒,冷却后再炒第二轮。”当日在香榧炒制比赛现场,相泉村村民何国尧说自己入行炒香榧四年,这次来还是以交流为主,切磋技艺。比赛中参赛选手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评委们则从外观、脱衣度、香气、酥松度和口感等五项指标进行打分,主要考察选手对于火候、时间、频率、咸淡的把握。有评委认为“决定香榧质量的关键环节,不光在于炒制加工,还在于香榧的完熟采收和堆制后熟等环节。一颗好香榧应该是,外观完整,色泽一致,大小均匀,口感香脆等,这些都考验炒制者的专业水平。”

赵家是名副其实的农业乡镇,香榧更是赵家人引以为傲的一张“金名片”。作为全国最大的香榧主产区之一,赵家镇香榧种植面积有3.5万多亩,每年从这里集散出去的香榧占全国产量60%以上。据预测今年赵家镇香榧青果产量可达1500万斤,干果300万斤,总产值将达2.5亿元。香榧产业的人均收入有望达到6万元左右,种植户们靠着小小香榧能实现增收致富。不仅如此,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香榧衍生品更是吃香,冠军香榧巧克力、老何脆皮香榧等网红产品纷纷进军国内大市场,蓝丰开口香榧还被列入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定香榧。

这些年,赵家镇围绕着香榧产业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镇里明确提出香榧产业要实施人才提振工程,支持乡土专家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开展龙头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对接等工作,为共富领域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赵家镇在产业规划、品牌重塑、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37条工作建议。前不久,赵家镇还推出“会稽山千年古树香榧保护计划”公益共富项目,400株香榧古树开启“云”认养模式,旨在有效挖掘利用珍稀独有的古香榧树资源,提升古树香榧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镇党委书记俞燕说:“一个产业与一个人一样,有优劣势,有峰谷时。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赵家镇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向上游打通种植产业“卖农产品”,向下游打通旅游产业“卖空气”,深挖古林、古道、古井灌溉等历史资源“卖文化”。在做强香榧等特色农业的同时,赵家镇在建设美丽公路、精品游步道,开发山区运动线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亦迈上了新台阶。

(供图:杨呈)

最新评分


上一条:2023年“秋冬游广西”黄金季旅游产品对接会在沪成功举办 下一条:瑞典瑞士傻傻分不清楚?瑞典国家旅游局决定出手终结这一世纪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