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大型原创白剧《数西调》获上海观众盛赞


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5月20日,在上海开幕。“月亮朦胧星宿齐,弹起三弦我唱数西。唱一个旷世恩仇母子命,苍洱留传奇……”5月23日、24日,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大理州白剧团,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精彩上演了原创大型白剧《数西调》。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广大观众都被这一台地方特色浓郁、民族特征鲜明的少数民族剧种绽放的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

据悉,白剧《数西调》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是本次艺术节38台戏曲类作品唯一的少数民族剧种。该剧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原文化部2017年度“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创作提升计划重点原创剧目专家支持项目”、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剧目、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晋京戏曲会演剧目、2019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

磨戏不止步,艺坛攀高峰。该剧继2018年入选中宣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获得专家和首都观众好评后,州白剧团、剧组主创人员秉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追求,充分汲取专家意见,历时半年又对剧本、导演、表演、唱腔设计、舞美设计进行了大幅修改提升,使之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日臻上乘。

白剧《数西调》讲述了清末民初,白族妇女周秀珠收养杀夫仇人土匪铁姑的儿子阿亮,本想将其养大为奴,以慰亡夫在天之灵。但在养育过程中,与阿亮产生深厚感情,渐渐视为己出。阿亮在知道身世后,在经历恩与仇、爱与恨和善与恶的心理煎熬后,两颗恩怨交织的灵魂,终得救赎和重生,共同谱写了一曲母子情深、人间大爱的“数西调”。

白剧《数西调》地方特色浓郁,民族特征鲜明。剧本唱词使用白族特有的“山花体”格式,唱腔设计和舞美服装均保持原汁原味的白族风格,人物“感恩包容”的心理和性格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各个人物充满人性的光芒,彼此爱恨纠缠,均在苦痛挣扎之后,完成善与恶的选择,剧中人物命运纠葛,恩仇交织,故事抓人。导演戏曲手法到位,既展现白族人民能歌善舞,又使全剧充分体现了戏曲化。剧目触及人性和社会道德,弘扬大爱,用人性融化仇恨,价值观和思想情感具有普世性。

白剧《数西调》时长120分钟,共分十场,规模宏大,剧情跌宕,舞台呈现艺术感染力强,有机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表现手法,是对新时代民族戏剧创作的有力探索,是白剧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白剧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白剧《数西调》是2014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剧本。创作排演单位大理州白剧团多次组织戏剧界专家和州内民族民俗学者研讨,几年间,经编剧和导演20多次修改始成排演稿。该剧2017年参加云南省第14届新剧目展演荣获新剧目大奖、剧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主演杨益琨获特别荣誉奖。

州白剧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争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让基层群众共享白剧艺术发展新成果。自2017年8月首演至今已公演了65多场,所到之处,均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场场爆满。

白剧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剧种中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优秀剧种,是白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成立近60年来,先后创作演出了《红色三弦》《苍山红梅》《望夫云》《阿盖公主》《情暖苍山》《洱海花》《榆城圣母》等上百台大小剧目,培养了一大批白剧优秀人才,并出访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先后四次晋京汇报演出,剧目和个人曾荣获“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表演大奖等国家和省级重要奖项。1992年,大理州白剧团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天下第一团”。2008年,白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色:

1.地方特色浓郁,民族特征鲜明。《数西调》剧本唱词使用白族特有的“山花体”格式,唱腔设计和舞美服装均保持原汁原味的白族风格,人物“感恩包容”的心理和性格具有典型的民族性。

2.剧情新颖动人,导演手段戏曲化。《数西调》个中人物命运纠葛,恩仇交织,故事抓人。导演在程式化、空间处理和锣鼓经的使用上充分戏曲化,在展现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同时,力避歌舞化。

3.触及人性和社会道德,具有普世价值观。各个人物充满人性的光芒,彼此爱恨纠缠,均在苦痛挣扎之后,完成善与恶的选择。本剧弘扬大爱,用人性融化仇恨,并且反潮流和反流行时尚,价值观和思想情感具有普世性。

专家点评:

《数西调》的创作排演,获得了全国戏剧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在《数西调》首演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教授周育德说《数西调》各方面表现不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风格独特;编剧善于讲故事,剧情新颖动人;导演手段有特点,干净利索,在戏曲化方面下了功夫,尤其是在空间处理的戏曲手法和锣鼓经的使用上很见功力。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赵伟明也认为,《数西调》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有留得下、传得开的潜质,主创团队经验老道,很见功力。

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特邀评论专家、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峰会监事杨乾武在评论会上说:“我个人最喜欢《数西调》这个故事和人物,也喜欢这个戏剧。相比较而言,这个戏是最有前途的,可以做得更好让它成为非常完善的一部好作品。虽然它不是主流戏剧,但也是主旋律,实际上它已经触及到人性层面的东西、社会道德层面的东西。《数西调》的故事,从一开始,思路、人物关系设置,都特别到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2018年赴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后,在京的部分戏曲界专家观看此剧后,纷纷叫好,盛赞《数西调》。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教授谢柏梁认为,《数西调》是上乘之作,是三年来基层院团进京演出的剧目中的佼佼者,有大气恢弘的感觉,有独特的艺术品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本剧主题既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甚至是世界的,有趋向成为史诗性作品的可能性。

中国剧协原分党组副书记王蕴明说,《数西调》非常好,文本立意超出了传统的复仇主题,深刻的表现了人性,揭示了人性的善如何化解了人性的恶,有深刻历史感和现实感。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教授周育德说,《数西调》很有前途,有不寻常的艺术表现,可以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前途很长远。表演特色干净利落。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荣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志湘认为《数西调》是一个写人性、母爱的戏,写了人性可以理解的恶的一面,批判的苗头(指向)是血统论,是现实当中至今都存在的血统论。杨益琨作为民族剧种的佼佼者,可以称得上民族剧种的代表,大理州白剧团阵容整齐,有大团风范。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博士景俊美说这个戏有“三高”。第一,艺术情怀高。因为它反映很多人性中共通的东西,有人性纠结之后的升华,从本质上还有一种史诗般的悲壮。第二,艺术品质高。唱腔的美很入心,量身定做表现人物的音乐形象,整个伴奏的曲风,做的非常饱满立体,演员的表现也让我很是刮目相看,从主演到每个仆人走卒,都是非常棒的,体现了戏曲“一棵菜”精神;第三,艺术格调高。一度文本结构处理得相当精粹,文学性也非常好,二度创作也非常好,特别洗练简洁,完整和谐。

白剧简介: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主要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集吹吹腔、大本曲、民歌小调和白族诗歌独有的“山花体”等民族民间艺术于一体。

白剧样式新颖,风格浓郁。在音乐表现方面包括唱腔音乐和伴奏曲谱两大部分。唱腔音乐由吹吹腔和大本曲两大类组成,同时还吸收改编了部分民间乐曲;伴奏音乐包括传统吹吹腔的唢呐曲牌、打击乐和大本曲的三弦曲牌,还吸收了部分民间吹打乐和歌舞乐,以及“三腔九板十八调”通过新创提升来丰富音乐内涵。唱词多采用白族山花体格式,即“三七一五”或“七七一五”,,人称“七句半”。用白语或汉语演唱,道白用“汉语白音”。角色按生、旦、净、丑行当扮演各种人物,表演规律严谨,节奏鲜明,不仅舞蹈性很强,而且还有一些表现力强的武功。白剧一般只用红、黑、白、蓝、紫五色脸谱来区分不同的人物性格。伴奏乐队除保留唢呐和三弦两种传统乐器外,现已发展为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

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白剧博采众长,吸收了京剧、滇剧、花灯戏、川剧等戏曲剧种的表现手段,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既保持了独有的民族特色,又注重戏曲的程式化、生活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在大理白族地区有着深厚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最悠久、最成熟的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优秀地方剧种之一。

据考,在唐代大本曲曲本“三七一五”山花诗体唱词就已出现,历史悠久,曲本内容丰富。是白族人民喜闻乐见、融娱乐、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教育为一炉的一项普及文化活动。

白剧剧目丰富,大约有400多个。音乐独特,有“三腔九板十八调”声腔体系。传统戏有《火烧磨房》《杜朝选》等400余个;新编、整理、改编的近百余。《红色三弦》《望夫云》《苍山红梅》曾三上北京演出;《阿盖公主》《情暖苍山》《白洁圣妃》《洱海花》《榆城圣母》等20多个大小剧目曾获国家级奖励。著名代表艺人有顾跃元、李春芳、杨汉、黑明星、杨绍仁等20余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演员有杨洪英、叶新涛、马永康、杨益琨等。

白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建国后博采众长,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既能演出传统古装戏、新编历史剧、民间故事剧,又能演出现代戏和歌舞剧。在广大白族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国各种艺术赛事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是白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艺林中独一无二的珍品。2008年,白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团简介:

大理州白剧团成立于1960年,近60年的艺术历程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白剧团曾三次晋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创作的白剧《红色三弦》《苍山红梅》《望夫云》《苍山会盟》《白洁夫人》《阿盖公主》《情暖苍山》《白月亮白姐姐》《白洁圣妃》《洱海花》《榆城圣母》《数西调》,大型歌舞晚会《玉洱银苍》《魅力大理》《苍洱清风》《苍山洱海的祝福》《大理是个好地方》《七彩田园·幸福大理》《蝴蝶泉边》《辉煌六十载·幸福新大理》等大小剧目百余台。培养和涌现出一大批白剧艺术家。摘取过“文华奖”“梅花奖”“曹禺剧目奖”“电视金鹰奖”“金孔雀大奖”和多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金奖等省部级大奖一百多项,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之林一枝独秀。1992年被原国家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

创作团队:

白剧《数西调》是由高层次专家团队联袂打造的艺术精品,由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李世勤担任编剧;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京剧院原院长、资深国家一级导演张树勇担任导演;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杨益琨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奏员、云岭文化名家、白族音乐专家张亮山担任唱腔设计;国家一级作曲龚国泰配器;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何礼培、二级舞美设计姜果担任舞美设计;上海戏剧学院舞台总监、高级灯光设计师潘家瑜担任灯光设计;浙江传媒学院服装设计师王笠君担任服装设计。

相关背景资料:

2017年11月14日晚,由大理州白剧团创排的“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文化部2017年度“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重点原创剧目专家支持项目”——大型白剧《数西调》在昆明剧院完成了参加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的演出。同年11月30日,获奖名单公布,继大理州白剧团创作的大型白剧《榆城圣母》囊括上一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戏剧类所设评奖项目的好成绩之后,白剧《数西调》夺得本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编剧、导演、唱腔设计、领衔主演分别获剧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和特别荣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原国家文化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州为目标,以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自信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将白剧艺术作为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全力保护、有序开发,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在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于2015年2月,出台了《大理州关于加强和改进白剧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白剧艺术的传承发展。

民族文化薪火相传,靠的是接力棒代代相传。白剧《数西调》的排演,采用了AB角制,基本实现了白剧团演员的新老交替,一批青年白剧表演人才“尖角初露”。大理州白剧团于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并送到云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进行“订单式”培养的36名已回团实习两年的学员和剧团中青年演员全部投入排演,一方面检阅了学员们在校学习和回团实习的成效,同时也让学员们充分融入演员角色,接受白剧熏陶,锻炼和培养了白剧新人。

继2015年白剧《榆城圣母》大获成功后,《数西调》的排演检验了近两年来白剧发展工作的成效。《数西调》在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中的获奖,和每场演出后收获的观众口碑,说明了白剧在全力保护、有序开发,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上,取得了成效,促进了白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数西调》为下步白剧的创作生产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今后的白剧生产创作,将汲取创作排演《数西调》的一些好的做法,高度重视“一剧之本”的选择与创作,重视二度创作,启用青年白剧表演人才,继续推行AB角制,用白剧本体的手段,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在新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白剧这一少数民族戏剧瑰宝将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绽放出更加美丽动人的艺术之花。

最新评分


上一条:“美丽云南”2019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序幕拉开 下一条:鼓曲情景剧《羽扇》:赤子丹心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