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家小镇”:传承苗绣技艺助推脱贫攻坚
2020美丽中国行·聚焦柳州采风之二
新民晚报社区版-旅游视讯图文频道联合报道2020年11月4日上海讯(编辑、图文/刘征)
参与由中国旅游报社、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2020美丽中国行·聚焦柳州大健康产业和旅游装备制造发展媒体采风团走进广西柳州市首日,记者们就来到曾经作为“工业发展落后县”、开展较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融水县采访。
“苗家小镇”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安置点,该县依托产业和地理优势,在建设15栋商铺楼过程中,将移民新居与旅游休闲和商业街区有效结合,打造苗族特色街区及新景点、新城区示范带;通过能人带动移民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目标。截止目前,已搬迁入住6694人,入住率100%。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同时通过夯实发展基础,扶持后续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彻底搬掉“穷根”。并坚持“一盘棋”规划发展理念,通过科学选点,合理利用工业集中区、和睦园区及便利的交通等“黄金地段”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县域经济发展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同步规划,分步实施推进,努力打造形成产业集聚、宜居宜业的安居福地。
如今的“苗家小镇”既是村办镇办集体企业帮助本地居民脱贫致富的就业渠道,也是旅游开发拓展吸引游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各种苗绣等手工艺品的培训基地。该县依托旅游带动发展,通过“苗家小镇”以点带面,实施推进了老君洞千亩花卉园植物园及其现代农业示范区、康复修养中心等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筹划将城南片区打造成为集民族特色的休闲旅游、高端养生于一体的扶贫旅游产业园,解决移民创业就业问题。还借助广东湛江市发达省市的支援优势、以粤桂扶贫协作园建设的契机,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实施推进“微车间”、“微市场”、“微田园”等,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新型措施,加快推进桂北中药物流园及电商一条街等田园综合体建设。
记者在“苗家小镇”的“巧娘集市”楼的“金绣球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参观了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公司承办的与广东合作项目《染·织·绣 非遗生活美术馆》。该公司的负责人李伊园是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水苗族刺绣传承人,她介绍说,从2019年开始,已经开办了苗绣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来自易地扶贫搬迁点和乡镇建档立卡贫困的苗族妇女;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 “平绣”“锁绣”“锁链绣”等绣法进行详细解析和实际操作。培训班一般每期为期半个月,先后举办了6期,近400名妇女接受了技能培训,目前已经有80多位优秀学员与公司签约,成为专业绣娘,公司把刺绣原料发放到她们手中,让她们在家中进行“居家式”生产加工,实行按件计薪,确保她们绣得出、卖得上价、有收入,不断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实现居家就业就能脱贫增收。另一位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织锦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织绣技艺首席导师唐巧英告诉记者,她在“苗家小镇”走的是公益培训的路子,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陆续吸引了各地大中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前来参加短期体验式培训活动。她表示,传统技艺需要更多有志青年通过了解产生兴趣、学习传承。
融水县还通过粤桂协作,协调广东设计师前来指导创作,产品完成设计后,粤桂企业实行订单合作,由融水企业组织绣娘完成绣品,广东企业负责销售。使得苗族、侗族的手工艺品逐渐成为受广东市场青睐的商品,且供不应求。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上半年来自广东的绣品订单不断:佛山《一布浮生》原创手工工作室的订单就达15000 件,价值 30 万元;广州《筱颖植染手作》工作室,订单8000件、价值20万元。刺绣这一“指尖艺术”逐渐成为融水妇女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