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贺的中国文化印记
日本佐贺县,是离上海不要2小时就可以飞抵的九州地区一个盛产稻米、陶瓷和海产的地方。更吸引中国游客的是2200多年前秦朝徐福船队在日本的下落。当年徐福率三千男女,东渡蓬莱国,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后在日本开枝散叶。
在佐贺市郊,有一座拱圆形的“徐福长寿馆”,佐贺县 徐福会理事长 泽野隆介绍说:这里汇集和陈列着日本最多的 有关徐福船队 抵达日本后的历史 遗迹和传说。
对于这起历史事件,《史记》曾记载道: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泽野隆说:研究者相信,徐福船队东渡后,经过韩国济州抵达日本佐贺,主船队利用有明海5米的涨潮落差顺利登陆,然后向日本腹地挺进,沿途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而有部分被风吹散的船只,在日本各地登陆,因此,日本不少沿海地方都有徐福船队的踪迹。
徐福纪念馆身后的金立山上的“金立神社”,徐福被作为“农神”受到供奉。
这幅为纪念徐福 东渡日本2220年 而作的 佛像画,反映了当地人女儿阿辰与徐福一起生活的美好日子。也反映了当时日本先民对徐福 带来先进中国文化和农业技术的感激。
尽管古代日本缺乏对徐福的历史文字记载,但有愈来愈多考古发现,使传说更接近事实。如在佐贺县一座反映日本新石器历史文化的吉野里历史遗址公园,近年发现的“碳化米”,与中国连云港的“长粒米”非常相似。而在此之前,迄今没有发现日本有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作为破解日本“弥生稻”由来的重要参照物。此外,还在吉野里遗址发现了青铜器和瓮葬,都显然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事物的出现,与徐福当年进军日本腹地的时间与路线相吻合。
如今,在金立山麓脚下的“徐福长寿馆”,周围遍种“长生不老”的草药,成为历史长河的见证人。即时到了近代,中国文化仍然深刻影响着日本。在佐贺多久市,有一座距今300多年历史的孔庙。是第四代藩主 多久茂文 为了教化属民,培养民众“互尊”的理念,在1708年,邀请当时京都最有名的工匠,打造了孔子雕像和建成了孔庙。
庙内,无论是拱顶的木雕装饰,还是供奉的孔子和他的弟子圣像,都力图照搬中国孔庙。自多久圣庙创建后,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释菜”的传统仪式,来祭典孔子。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儒学 在日本的影响力。
特别有意思的是多久圣庙的吉祥物,完全是一个古代读书人打扮,身后还有一个粉色的“爱心”,年轻人上去摸一摸,据说可以带来“桃花运”。可见日本孔庙文化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也贴近了年轻人的需求。
提起日本陶瓷,大都知道拥有日本 “国瓷” 地位的“有田焼”。在完整陈列日本陶瓷发展史的佐贺 县立 九州陶瓷文化馆,温文尔雅的铃田由纪夫馆长,向来访者具体介绍了日本名瓷的前生今世。
讲解员黒木小姐指出,日本历史上只有制陶工艺,制瓷工艺是当年丰臣秀吉 征战 掳回 掌握中国制瓷工艺的朝鲜工匠才得以开始,在当时是皇室和幕府高官才能享用的贡品,中国瓷器文明深深影响了日本。而有田焼 得以扬名,是因为明末清初中国实行的“海禁”政策,禁止了民间海上贸易,使欧洲宫廷出现了中国瓷的极度短缺,促使荷兰东印度公司转向日本采购,有田焼 得到机会迅速崛起, 并从17世纪中期起扬名欧洲市场。在第五馆,收藏着柴田夫妇从欧洲市场回购的1200多件 江户时代 的有田焼 珍品瓷器。
日本瓷师从中国,还可以从伊万里烧的烧窑遗址进化 略见一斑。有着“陶瓷之乡”美誉的大川内山,是一个“瓷天瓷地”的依山傍水的小镇。从江户时代起,官府就把这个三面环山、只有一个通道的地方作为“贡品瓷”的生产基地,以出产著名的 伊万里烧 瓷器而遐迩闻名。
这里还保留着当年引进中国制瓷工艺而依坡而建的“火龙窑”遗址 ,这种烧窑工艺,比以前日本采用的平面窑 要先进,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更好,也因此,伊万里烧 也成为 当 年日本的贡品名瓷。
中国文化元素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在佐贺比比皆是。在鹿岛市有一座香火旺盛的祐德稻荷神社,神社主持 锅岛朝寿 告诉参访者,无论是神社门前的净手处头顶上的水龙,还是神社建筑的大红颜色,包括神社本宫内的雕梁画栋,特别是天花上的井藻和飞龙图案,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透过茫茫细雨,眺望风平浪静的有明海,这里曾是传说中徐福船队登陆日本的第一站,播撒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开启了两国友好交往和相互学习与互动影响的时代。时轮转入21世纪,让人们抚今追昔,更加感悟中日世代友好的珍贵与重要。
延伸阅读:“我们对中国的感情不一样”,载《中国旅游报》2013年6月21日第6版
http://ctnews.toptour.cn/zglyb/html/2013-06/21/content_7499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