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菜肉馄饨寻味指南 品味弄堂里的烟火记忆


近期,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的热映,让这道上海传统小吃重回大众视野。影片中,周野芒饰演的老汪在厨房揉面调馅的镜头,瞬间唤醒了上海人对菜肉馄饨的集体记忆。作为上海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美食,菜肉馄饨看似普通,却承载了几代人的烟火记忆。它不像小笼包、生煎馒头那样有着特别的名字,却以其质朴的“有菜有肉有碳水”的实惠,深深扎根于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沧浪亭盛兴汤圆:百年老店的双厨狂喜

思南路8号的"沧浪亭盛兴汤圆"或许是上海最"名不副实"的馄饨名店——门头挂着两个老字号的招牌,卖的却是几代人心中的"最佳菜肉馄饨"。这里原是顺昌路528号的盛兴点心店,2022年为配合城市更新,与以苏式面见长的沧浪亭合并迁址于此。

盛兴的馄饨保留了国营点心店时期的味道:黑麦碱水皮在清汤里泛着黄灿灿的色泽,看着朴实,吃起来却筋道不粘牙;内馅扎实到"一口下去超满足";汤底更是灵魂所在,猪油与鲜辣粉的浓郁组合,是"小时候的味道"。店里最俏的是"全家福"套餐:五只菜肉大馄饨配一只鲜肉汤团、一只芝麻汤团,咸甜兼备,一次尝遍两种老字号精髓。


梦花街馄饨:老城厢的烟火传奇

中华路805号的梦花街馄饨,光听名字就自带故事感。这家从老城厢梦花街走出来的市井小店,在城市变迁中几经波折,最终在中华路找到了新家,也让"烟火味道留存下来"。

这里的菜肉馄饨"个头很大",能清晰吃到荠菜的清香。馄饨皮有嚼劲,汤底更是讲究:一勺灵魂猪油打底,再撒上蛋皮丝、葱花、榨菜丁,香气瞬间就能勾起食欲。相较于盛兴的怀旧路线,梦花街更像老城厢里那个永远热气腾腾的弄堂口,用一碗馄饨守住城市的温度。


华良黑皮馄饨:切面店的重生

广东路475号的华良黑皮馄饨,前身是顺昌路上主营面条和馄饨皮的华良切面店。因旧改征收淡出视线后,这两年在有心人帮助下重开堂食,不仅带回"王牌产品",还因皮子含有更多麦麸质,让年轻人觉得"更加健康"。

这家店的特色在于对馄饨皮的执着——作为切面店起家的老字号,他们对"衣"的讲究不亚于"馅"。黑皮馄饨的口感扎实,麦香浓郁,配上现包现煮的菜肉馅,展现的是上海点心"实实惠惠"的本色。


潘国仙耳光馄饨:初代网红的坚守

提到上海馄饨江湖,绕不开"打耳光也不肯放"的美味。肇周路起家的潘国仙耳光馄饨,堪称上海初代网红美食,曾吸引众多明星打卡。如今在黄家阙路109号继续飘香。

这家卖得最好的是荠菜汤馄饨,馅料里星星点点的绿色不只有荠菜,还混入少量鸡毛菜,与肥瘦相间的猪肉搭配,既增强口感又均衡湿度。这种对细节的讲究,或许就是它能从街头小摊成长为传奇名店的秘诀。


思南公馆"线下客厅":当电影照进现实

就在这些实体店铺守护味觉记忆的同时,一场文化实验在复兴中路519号的思南公馆悄然展开。电影《菜肉馄饨》联名打造的"菜肉馄饨·思南会客厅",将美食、电影与海派文化熔于一炉。

这座老洋房里的快闪空间从10月21日开放至12月14日,访客可以在一楼免费休憩,二楼打卡电影场景还原,三楼参与"茅老师的咖啡馆""沪语大课堂"等文化活动。黄英、孔祥东、沈宏非等文化名人轮流担任"一日店长",与市民面对面分享上海故事。特设的"沪语黑板报"互动区,更让每个人都能用熟悉的乡音写下城市记忆。

在这里,"吃一碗馄饨,喝一杯咖啡,讲两句上海闲话"不再是生活日常,而成为一场关于城市记忆的沉浸式体验。会客厅与思南路8号的沧浪亭盛兴汤圆仅一步之遥,虚实交织间,让电影故事与真实烟火气相互呼应。

网友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