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晋江 自在山海
晋江把最古老的故事与最年轻的大海放在同一幅地图里。从紫帽山305米观景台的晨雾开始,沿着盘山公路下行十分钟就能遇见城市天际线,高楼与海天连成一条渐变的蓝。继续向南,121公里的海岸线像一条随意铺开的丝带,深沪湾退潮时,6000年前的海底古森林化石裸露出黝黑的年轮,像是大海写给自己的日记。
想听古早的声音,就去五店市。红砖厝的燕尾脊下,布袋木偶戏的木偶头刚完成一个眨眼,隔壁咖啡馆的手冲已经端上桌。夜里高甲戏的铜锣一响,百年戏台前瞬间坐满本地人,闽南语对白与观众的手机铃声奇妙地叠在一起,时间在这里并不整齐,却活色生香。
如果想看海与战火的回声,就到围头。这座距离金门只有5.2海里的渔村,用当年炮战的碉堡改成的观景台,如今成了看日落的最佳位置。渔民把刚捞上来的九节虾直接摆上堤岸小桌,蘸酱油芥末就是最新鲜的战地海鲜。
味觉是晋江最诚实的导游。在来旺良品堂,一块刚出炉的蒜蓉枝蘸麦芽糖,脆、香、甜在齿间炸开;隔壁工作台上,师傅把传统绿豆糕做成球鞋造型,古早味也能国潮。夜里去龙湖衙口夜市,拳头大的蚵仔煎、加花生酱的润饼、用高粱酒提味的土笋冻,摊主一句“呷饱未?”就把人拉进闽南人家的日常。
离开时,高铁驶过安平桥,五里石板桥在夕阳里变成一条金色的线,把城市和山海轻轻缝合。来去晋江,其实只做了两件事:把喧嚣还给城市,把自在写进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