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游记:从荣军院铠甲透视欧洲近代战史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法国荣军院。荣誉军人院,又称L'hôtel des Invalides,始建于1670年,由当时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下令建造。它原本是一家用来接待及治疗退伍军人及抗战后残疾军人的医院,而现如今则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所军事博物馆。


荣军院中还有法兰西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从中世纪至当代的许多珍贵军事艺术收藏品,包括历代法国国王的盔甲和武器、宝剑、战袍、军服、画作、摄影作品以及法国重要历史人物的个人物品。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馆内究竟有哪些有趣的展品吧。


那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即14世纪到16世纪的各式欧洲盔甲。这些琳琅满目的盔甲不仅本身做工精良,而且就连各处细节如花式纹路等也做得惟妙惟肖,真可谓是细致入微、巧夺天工!


马上枪术比赛,La Joute équestre,或称马上长矛比武,是两名骑士之间的武术竞技,在14至16世纪间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早期最为兴盛。马上比武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参赛的骑士一般都备有三种武器:长枪、单手剑和一种匕首。比赛时把对方打下马的骑士为该局的胜利者。若两名参赛者同时下马,该局则会被视为平局,而参赛者会由剑术来一决高下。若两人均未被击倒,胜利则归于长枪损坏较严重的一方。这是因为长枪的损坏程度能显示出骑士的攻击力度以及他们与对手的接触时间。


这一副盔甲是为葡萄牙国王Emmanuel le Fortuné,或曼努埃尔一世(1495-1521)制作的。


这副“王储盔甲”是在1538至1547年间为奥尔良的亨利,即之后的Henri II(亨利二世)制作的。装饰上有标志性的王储图案,而且头盔的顶部也没有王冠,这些都证实了这副盔甲是为王储而打造的这一事实。银色的大马士革装饰与大面积的深色领域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出了王储的个人色彩—黑色与银色。这件质量优异的作品是由当时在欧洲享有盛名的两位米兰盔甲锻造师Filippo Negroli和Francesco Negroli制作的。


而这一副华丽的黑色金边盔甲和马铠则是为一名叫做Otto Heinrich,或奥托·海因里希的一名骑士以及他的马匹制作的。


这一副盔甲及马铠则是在1539年为当时被誉为“法国骑士王”的François Ier,即弗朗索瓦一世制作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由威尼斯共和国于1668年为了实现其政治意图而赠送给 “法国太阳王”Louis XIV(即路易十四)的一副盔甲。1668年的《亚琛条约》结束了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帝国之间的遗产继承战争。而威尼斯共和国给路易十四送来了这件做工精良的盔甲,以庆祝其作为战争的胜利者。盔甲的图案设计描绘了爆发于1668年8月并在整场战役中有着决定性作用的里尔围城战。


除了欧洲的精美盔甲以外,博物馆中还藏有来自日本和中国的部分盔甲以及武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便是由日本大名德川家康的御用锻甲师岩井与左衛門于1580至1590年间锻造的日本铠甲。在当时天下布武的日本战国时期,似乎只有武器和盔甲值得作为礼物赠与海外。因此,当时去往日本的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们便向欧洲各大宫廷赠送了这些日本铠甲。岩井与左衛門是于1602年成为幕府将军的德川家康最为欣赏的盔甲锻造师。他的名字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当时抵达欧洲的大多数日本铠甲都是由这位大师所著。


除了日本武士的盔甲,当然也少不了中国清朝时期的盔甲。


这一副铠甲原本是为了献给清朝皇帝乾隆而打造的。看,其头盔上还镶有炫彩夺目的宝石呢!


这一类刀具则是在庆典时所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陈列在此展览区的一系列小型盔甲。这些盔甲其实是用来给当时法国贵族儿童以及青年所使用的,因为贵族的后代从小就需要接受一系列的骑士训练,所以可见当时的法国贵族就早已通晓“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匠们也会制作与孩子身形相对应的盔甲,直至他们可以穿上重达20-30 kg的成人盔甲为止。


除了各式各样的盔甲以外,荣军院中还存有花饰精美的欧洲火枪。


此外,荣军院里还藏有各式各样的大型火器。比如这个战车就好似朝鲜发明的一种能够同时发射一百只箭矢的“火车”。


走廊中也陈列着17至19世纪的各式军用礼炮。


而这就是所谓拥有世界上最大口径和质量的Bombarde-mortier d’Aubusson(奥布松迫击炮)。它是应15世纪上半叶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的大团长Pierre d’Aubusson(皮埃尔-奥布松)的要求,为保卫十字军所占领的罗德岛而制造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火炮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成熟了起来。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看看拿破仑时期的各类兵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拿破仑时期的各式骑兵。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拿破仑麾下的胸甲骑兵。虽然随着火枪科技的进步,这些厚重的胸甲已经很难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了,但拿破仑始终坚信胸甲骑兵在战场上还是能够起到不小的震慑作用。


然而在看到这副残缺的盔甲之后我们便可得知,在热兵器的压倒性优势下,胸甲骑兵的厚重铠甲并不能为他们遮挡敌军炮弹的轰击。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则是拿破仑战争时期作战凶狠、勇猛,威风八面的骠骑兵。他们多半身着绣花制服以及带有金色排扣的披风,是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兵种。轻便的装备使得骠骑兵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也在人们心中塑造了来如影,去如风的形象。在战场上他们的表现真可谓是快马弯刀,饮血沙场。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拿破仑麾下一支独具特色的外国部队。这便是手持长矛的近卫军波兰枪骑兵团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则是拿破仑麾下龙骑兵的制服。


这一侧的过道间则藏有拿破仑时期各式各样的军刀。


而这里我们看到的则是拿破仑时期第108和第121步兵团的制服。


这一面则是隶属于老禁卫军第一掷弹兵军团的旗帜。拿破仑的老近卫军是当时最显赫、最令人闻风丧胆的精英部队。他们的特点是戴有其独具特色的黑色熊皮帽。在拿破仑最终的滑铁卢战役中,老禁卫军即使面对数倍于自己的英军也宁死不降。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时期的军队中也设有不同的乐手,以演奏的形式鼓舞军队士气。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是被誉为荣军院镇馆之宝之一的《皇帝宝座上的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拿破仑•波拿巴)借1804年5月18日元老院法令在法国登基称帝。几个月后的1804年12月2日,他便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拿破仑在大典上更换数套礼服,在加冕时更是紫袍加身。1806年,年轻的画师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安格尔,1780-1867年)绘制了这幅拿破仑肖像。图中的拿破仑正是身穿这袭点缀着金色蜜蜂的紫天鹅绒皇袍。拿破仑皇袍上的蜜蜂和老鹰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标志之一。他头上的桂冠和紫色都仅限古罗马皇帝所使用。画像中还有一些象征皇权的物件,如顶端饰有查理大帝的权杖、正义之手以及吸取了著名的查理大帝黄金之剑灵感而制成的佩剑。然而,作为当今最著名的拿破仑肖像画之一,这幅作品在当时却被人们斥为“野蛮粗鲁”之作。肖像画采用正面静坐的新颖结构,人物脸部清晰可见,身体被宽大的皇袍所笼罩,与传统的皇帝肖像画相去甚远。相比之下,这幅作品更接近于天神朱庇特(即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或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神话人物的表现方式。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象征着拿破仑皇权的帝国雄鹰以及金色蜜蜂。有趣的是,古埃及法老也曾使用过蜜蜂来象征自身的王权,而雄鹰则可追溯到曾经在欧陆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军团。可见拿破仑想以这些标志来彰显自身的正统地位,以让欧洲各国更加认可他的权威,巩固他的地位。


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拿破仑与他的将军们召开战时会议的战地帐篷。同时,一旁也摆放着拿破仑经常穿着的灰色大衣。


而这幅画所描绘的则是拿破仑在枫丹白露宫不甘退位时的场景。


在这金色耶稣十字架之下,摆放着千古一帝拿破仑的灵柩。巨大的灵柩四周被数个胜利女神雕像所包围,仿佛在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诉说着拿破仑一生的英勇战绩。


而拿破仑的灵柩入口处则刻有拿破仑的遗言:Je désire que mes cendres reposent sur les bords de la Seine, au milieu de ce peuple français (“我希望我的骨灰能安放在塞纳河畔,在我深爱的法国人民中间。”)


在拿破仑灵柩旁的一个展厅中矗立着拿破仑的雕像。在这座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拿破仑右手持有象征其无上权威的帝国雄鹰权杖,身着镶有代表其皇权正统性的黄金蜜蜂的华丽长袍,头戴象征着古罗马皇帝与胜利的金桂冠,浑身散发着其庄严的帝王本色。


雕像一旁的墙上刻有拿破仑一生中诸如埃及战役、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等辉煌战绩。


而这面浮雕则记录了拿破仑与其他法学家们一同起草的著作《法国民法典》。


除了拿破仑的灵柩以外,荣军院里还藏有拿破仑的哥哥,Joseph-Napoléon Bonaparte(约瑟夫·波拿巴)的灵柩。


除了近现代以及拿破仑时期的各式军备武器以外,荣军院里还藏有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各类军备,比如这辆坦克。


在拿破仑的灵柩一旁还放置着著名法国一战将领Le maréchal Ferdinand Foch(费迪南·福煦元帅)的灵柩。


参观结束之前,我们在荣军院门口还发现了同为一战著名将领Le maréchal Marie Emile Fayolle(马里·埃米勒·法约尔元帅)的一尊雕像。


告别之际,在那金色夕阳的照耀下,荣军院显得熠熠生辉、金碧辉煌。


本次的介绍到此便落下了帷幕,我非常期待能在之后视频里再一次为广大观众朋友们介绍更多的历史人文景点,谢谢大家的观看!


网友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