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游记:走进欧洲现代文明的老时光
一部中世纪欧洲历史,不仅写满了教会与王权的争锋故事,同时也充满着艺术冲破禁锢的春天呐喊。这些波澜壮阔、峰回路转的大潮,被时间凝固成一簇簇水滴,在历史的文物和艺术的精品上熠熠生辉。因此,此生一定要去梵蒂冈走一回,去窥探一下现代文明的旧时模样。
梵蒂冈的国土面积不到 44 公顷,正式居民不到1000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还有收藏着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的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最早在 1503 年向公众开放,这是一家人生一定要去一次的艺术与历史完美结合的被人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博物馆”。
圣彼得大教堂门前的巴洛克风格的圣彼得广场,从1656年开工,历时11年完成,由吉安·贝尔尼尼设计并监督工程建造。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整个广场形状如钥匙孔,广场长廊是由两组共280根、高达18米的多立克圆柱和方柱组成,顶上是140位教会历史上有名的殉道者雕像,形成两个巨大张开的半圆形回廊,犹如圣母的双臂向前伸出,随时准备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
广场的中心,耸立着一座高25.5米,重320吨的从埃及运回来的方尖碑,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教堂外立面顶端有13座雕像,正中的石像是耶稣,左右两边是其十二门徒。
参观者鱼贯而入,见到由瑞士雇佣兵担任的卫兵,其身上的花衣服,传说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几百年来没有更换过款式。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建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杰作,中国人熟悉的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都曾参与设计和建造。教堂内部以十字型总体布局,整体建筑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目所能及,已经不能单纯用惊艳来形容,整座教堂肃穆庄严,配上华丽恢弘的装饰,实现了风格、光线和色彩的完美融合。
中殿的上方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雄伟穹顶,被誉为“万穹之母”。穹顶下方是气势恢弘的镀金青铜华盖,也是由吉安·贝尔尼尼设计,在17世纪由万神殿的青铜门饰等再铸而成。青铜华盖四周雕像有君士坦丁大帝母亲圣海伦娜、圣朗基努斯、圣彼得的弟弟圣安德鲁、纱巾显灵的圣维罗妮卡,以及掌管天堂钥匙的被封为首任教皇的圣彼得铜像等。
大圆穹顶和半圆拱顶之间,有四幅直径8.5米的圆形马赛克画:描绘四福音书作者——身伴牛犊的圣马太、身伴狮子的圣马可、身伴天使的圣路加、身伴老鹰的圣约翰。
教堂内最值得一看的雕塑是米开朗基罗23岁时的成名作《圣殇》。雕像中的圣母被塑造成年轻、平静和神圣的形象,像少女一样纯洁,面对爱子死亡,她的表情是悲恸有节,伤而不乱。
透过青铜华盖举目望去,教皇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众多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阳光经过彩色镶嵌玻璃透射进来,12条射出的光线象征着12门徒。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里拿着开启天国的金钥匙和教皇的三重冠。
罗马基督教不但在全球信徒中拥有广泛影响力,而且也同样受到西方学术界的推崇。他们认为,基督教在中世纪著名的经院哲学争辩中,通过精密的逻辑的归纳与推导,提升了理性认知能力,推动大学的设立和建立教科书体系等,带动了思维变革,孕育人文共识,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乃至欧洲现代文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石。
绕着梵蒂冈的城墙,走过身穿据说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礼服的士兵把守的城门,来到收藏着无数稀世珍宝的梵蒂冈博物馆。这家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的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由众多的分馆、展厅、画廊等组成。
经过“松果园”的中庭,通常人们会直奔收藏着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大量艺术精华的雕塑馆。松果庭院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铁门,进来就是贾拉蒙特馆(Museo Chiaramonti),也就是游客口中的“凯撒馆”。是一条长长的走廊,靠墙两边密密麻麻地展示着数以千计的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雕塑。
其中,经典雕塑之一是公元一世纪的《尼罗河神》, 16世纪时在万神殿附近出土。雕塑群显示了狮身人面像和丰富农产品的容器,说明这是尼罗河神,其四周有16个小天使。
之后,来到庇护-克莱门蒂诺博物馆(galleria chiaramont)的八角庭院(Octagonal Courtyard),特别要注意观看三大镇馆之宝中的两件:《拉奥孔(Laocoon)》和《望楼上的阿波罗(Apollo Belvedere)》。
公元前一世纪的拉奥孔雕像的发现,对意大利雕塑家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米开朗基罗曾被该雕塑所表现出来的古希腊美学所吸引,创作了《反抗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两个不朽之作。
《望楼上的阿波罗》雕像,被公认为是男性人体美之典范。作者以理想化的美塑造了阿波罗,生动塑造了在箭离弦时他的姿态,头微侧高扬,直视前方持弓的手臂,眼神中流露出胜利的喜悦。
圆形展厅,中央的大盆很显眼,直径4.76米,周长13米,由一整块紫斑大理石雕成。据记载,这是古罗马暴君皇帝尼禄(Nero)的浴盆。
缪斯馆,也是梵蒂冈博物馆重要的展厅之一,位于大厅中央展出的公元前一世纪的雕塑《望楼的残躯(Torso del Belvedere)》,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被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艺术家认为是“高山仰止”之作。
挂毯陈列馆,展示着欧洲挂毯艺术的巅峰之作,重点展出的是16世纪的佛兰芒挂毯,大都讲述的是圣经故事,工艺精湛,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其中,介绍耶稣生平的19幅挂毯较为经典,尤其是《耶稣复活》挂毯画前甚多围观。
经过做工考究、折射着当年欧洲人对世界地理认知的古地图馆,就来到了享有盛名的拉斐尔画室。拉斐尔画室是梵蒂冈博物馆的精华,有人说如果时间只允许参观两个展厅,那一定是拉斐尔画室和西斯廷礼拜堂,拉斐尔壁画室和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壁画代表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
进入拉斐尔画室立刻就被四壁的绘画重重包围,除去几孔透光的窗户,360度无一遗漏,无以覆加地繁复。这些画作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色彩艳丽,立体感极强,描绘精细。
在拉斐尔画室,最值得欣赏的作品是《圣礼之争》和《雅典学院》。堪称拉斐尔代表作的《雅典学院(Scuola di Atene)》在署名室的西墙上。拉斐尔在画中呈现了约57位西方古代杰出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出现在同一个历史时空上,中央是柏拉图与阿里士多德,柏拉图用右手指天,似乎说上天启示乃生命之源;亚里士多德手掌向下,好像在说现实世界才是根本之本。全画分为四个聚集小组,每一组环绕一位核心人物;在这之间还有四位独处僻地静心思考的思想者。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
最后一站,就是参观米开朗基罗两大名画所在地的西斯廷礼拜堂,时年30来岁的米开朗基罗花了四年时间在礼拜堂天顶绘就《创世纪》;花甲之年,他又受邀在礼拜堂的祭坛墙上挥就了惊世之作《末日的审判》。由于不允许拍摄,故只能拿着语音讲解器默默欣赏大师名画的风采。
最后,沿着著名的螺旋梯,步出梵蒂冈博物馆,结束五个多小时的参观,留下的是隽永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