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大全域旅游推进力度 明年推出市级示范区


2019年12月9日下午,市政府召开2019年全市加强全域旅游建设工作会议。副市长宗明、市政府副秘书长顾洪辉同志出席会议,黄浦区、松江区、市农业农村委、徐汇区、上海城市形象推广中心分别就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乡村旅游(民宿)、“建筑可阅读”、“一部手机游上海”等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

据介绍,一年来,在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全域旅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全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本市深化文旅融合,突出都市特色,黄浦、松江区全力推进旅游规划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面融合、旅游要素全域配套,取得明显成效,获得了文旅部评估组的高度肯定,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建筑可阅读”取得新突破。老建筑设置二维码数量从400余处上升到1300余处,开放建筑从近百处增至1088处,推出了87条建筑微旅行线路和百余种文创产品,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和喜爱。

三是乡村民宿服务品质获得新提升。全市评定推出五星级乡村民宿8家,四星级乡村民宿11家,三星级乡村民宿11家,组织开展了“乡村民宿体验周”、在线旅游平台专题推介等活动,增强了市场辨识度、知名度。

四是浦江游览品质持续提升。浦江游览探索班轮运行机制,推出“快线游”新游线,满足了多元化市场需求。至10月底,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过450万人次,有望年内突破500万,较去年增长30%以上。

五是上海旅游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首次搭建“服务、交流、融合、促进、展示”五大平台,接待市民游客2570万人次,同比增长48%,线上参与旅游节观众突破1亿人次。

六是“一部手机游上海”正式上线。创新“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汇集了“旅游、美食、会展、文化、购物、体育、医疗、科教、交通”等多领域资源,实现了一站式、便捷化服务,也成为展示上海形象的新窗口、新名片。

做好我市全域旅游工作,要找准旅游需求的切入点,做好全域旅游工作,下一步将聚焦全域旅游项目,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聚焦旅游产品建设。继续完善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地区、郊野公园等一批开放式旅游景区,实现景区内外协同发展,打造“处处是景,时时宜游”的城景一体化发展格局。配合市交通委持续推进黄浦江游览水岸联动发展,丰富“多点停靠”的旅游线路,打造游船体验产品,提高游船和码头的服务品质,使黄浦江游览成为中外来沪游客“必看必游”项目。推进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南一片区和东片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能级。

二是聚焦旅游公共服务创新。健全我市旅游咨询服务三级网络,调整优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布局。提升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功能,融入更多便民服务、游客体验、智慧交互、志愿者服务内容。继续开展A级旅游厕所评定工作,通过新建、改建一批旅游厕所,提升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的占比,加大旅游厕所日常管理力度。

三是聚焦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大力支持青浦区和崇明区继续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支持浦东、徐汇、奉贤、金山等区参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打造一批以特色街区、都市休闲区、郊野游憩区、全域旅游村等为特征的市级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进一步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基层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力争2020年初发布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域。

四是聚焦乡村民宿建设发展。配合市农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健康发展。做好乡村民宿证照发放、备案和登记常态化管理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开展乡村民宿等级评定,在抓好上海市乡村民宿星级评定的基础上,积极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参评全国五星级、四星级乡村民宿评定;指导乡村民宿协会开展工作,正式上线乡村旅游(民宿)服务平台;推进乡村旅游(民宿)保险制度(沪郊旅游险)的设立。

五是聚焦“建筑可阅读”工作。拓展工作广度,实现我市建筑二维码和建筑开放的全覆盖,在2020年年底之前,在全市完成历史建筑二维码设置和应开尽开工作(可进入性);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走近”和“走进”建筑,通过新闻媒体深度报道、出版书籍、拍摄纪录片等形式扩大建筑可阅读知名度,组织走进建筑、专家讲座等活动提高市民游客的参与度;创新阅读建筑旅游产品,丰富微旅行线路,开发文创产品,出版阅读刊物,延长旅游产业链,放大阅读建筑旅游的综合效应。

六是聚焦宣传推广工作。建立全域旅游整体营销机制,搭建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以宣传全域旅游为抓手,着力塑造特色鲜明的都市旅游形象,进一步推广上海城市形象。加强“建筑可阅读”和乡村民宿的品牌策划和宣传引导,在上海旅游节等重要活动期间举办“建筑可阅读”和乡村民宿的分主题活动,鼓励在线上、线下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网友评分